原标题:
成功打造“无事不扰”营商品牌
我省加快推进“信用+风险分类”机制
10月27日,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推进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政策吹风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该局全面推进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以信用强监管、减干扰、惠企业,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我省从健全制度保障、构建特色体系、建设管理系统、结合专业领域等四方面加快推进“信用+风险分类”机制。
在健全制度保障方面,我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并组织省质标院等单位起草省地方标准《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分级规范》,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和模型。
通过开发建设江西省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我省目前已归集81类市场主体信用风险信息5100万条,对全省446万户市场主体,按信用风险从低到高分4类,分类结果每月动态更新。
我省对食品、药品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领域,统筹行业风险防控和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创新构建“通用+专业”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通用+广播电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并正在探索建立“通用+生态环境”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我省在建立“信用+双随机”机制上注重做到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抽查检查对象名录库对接、“双随机”抽查比例、频次与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对接、“双随机”抽查检查结果与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对接等三个“对接”。今年以来,全省现场检查数同比降低50%,但问题发现比例由过去的49%提高到72%,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比例达50%,成功打造“无事不扰”营商品牌。
我省通过加快构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已累计产生“证照过期、检验检测、投诉举报”等30余种2000余条风险预警信息,科学研判出全省11个设区市及所有行业的整体信用风险状况,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内容来源:新法治报(孙浩 记者万菁 付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