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间的合纵连横本属正常之事,企业间的汰弱留强亦非罕事。但在这一商业发展史上,却有许多经典的Logo,要么随着兼并,要么随着分拆,要么已经不适合时代需要而永远地被丢入历史的长河里。这些经典的logo虽然现在已经被停止使用了,在一部分消费者和该名牌的追随者心中,这些品牌logo的记忆永远也不会被抹掉。经典永远都是经典。
朗讯之圈 | 兼并
朗讯科技是从 ATT 分离出来后于 1995 年成立。在最开始时,他们就已经在考虑要建立不同凡响的企业识别形象,使其能够走出 ATT 那巨大的身影。公司名字 “ Lucent ” 是由 朗涛设计顾问公司( Landor Associates )提出的。该名字与众多电子通讯企业通常采用的名字大相径庭。而阿谁“创新红圈” LOGO 同样是由该顾问公司设计的,但这个 LOGO 甫一出现就吹皱了一池春水。因为当时大多部分高科技公司采用的 LOGO 都是一些硬线条、构图较为保守及没有太多个人色彩的 LOGO ,而朗讯的这个 LOGO 却给人一种温暖的、动感的及充满生命力的感觉。
当时媒体很快就对这个 LOGO 讽刺一番,他们称 LOGO 为 “ 一个巨大的红色零蛋”、 “ 一个色彩鲜艳的鹅蛋 ” 及 “ 一个又红又脏的圆圈 ” 。有一些以批评为乐事的人则认为这个 LOGO 象是一个咖啡杯在桌子上留下的污渍。又有些人则称之为 “ 价值一百万美元的咖啡污渍 ” ,还有一些人尽情地讽刺说:可能 ATT 那些对咖啡因疯狂的设计师从他们的咖啡杯口形状获得了设计灵感。
就算在朗讯公司内部,也有很大的不合。有一些朗讯的员工认为这个 LOGO “ 是由一个三岁小孩所画的红色油炸圈饼,甚至象是一家油漆公司的广告 ” 。朗讯一名高级副总裁说: “ 我讨厌这个标记设计,因为它象是墨水渍,并且难以复制。 ” 有一名员工写道:在开始每一个人都讨厌这个LOGO…… 这个 LOGO 当初给内部员工不雅看时,就意味着每一个人在不竭地对它奚落一番。
尽管遭受到咖啡渍及鸭蛋的嘲笑,但朗讯 LOGO 最终还是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坚持下来。图片设计师马克•霍克斯认为朗讯的这个创新红圈与阿谁咬着本身尾巴的蛇的神秘标记非常相似。马克说:“ 你可以在朗讯的这个红圈内圈的左上方找到那条蛇的下颚。 ” 而有一个网站则抗议说,朗讯的标记其实是盗用了禅宗佛教的阿谁圆圈标记,而按照朗涛设计顾问公司内部的一份备忘录记载,设计公司似乎也认同这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而有一些人在朗讯的标记上不雅察到一些更阴暗的含义,与很多人在不雅看宝洁公司的阿谁月亮头像标记一样,他们觉得其中隐藏着一种邪恶的气息。有一名作家提醒说: “ 对于一些术士,圆卷代表着他们邪恶的本质,代表着最令人感到害怕的太阳巨蛇( Solar Serpent ),因为太阳巨蛇的形象恰恰就是用火焰、红色太阳及圆圈来表示的 …… 朗讯的标记采用一个红色的圆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 ”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反感朗讯这个标记。企业识别形象领域的巨擎 Tony Spaeth 则赞扬朗讯 “ 大胆采用了耳目一新的形象 …… 这个新的标记看起来很随意,很自然,与以前所看到过的任何一家企业标记都不一样 ” ,他还将朗讯采用这个独特标记的行动称为 “ 深思熟虑的狂欢 ” 。而品牌顾问专家 Chuck Pettis 说: “ 当一个 LOGO 以其象征意义运作时 …… 对于一家大企业来说采用深具人文气息的标记是需要胆量的。 ” 但其它曾经也被人这样赞美过的一些 LOGO ,却总是很快就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如 Steff Geissbuhler 在 1990 年为时代华纳设计的 “ 眼 / 耳 ” LOGO ,由于其对于一家大公司来说确实显得过于反传统,于 1993 年被时代华纳扔进垃圾桶。
尽管朗讯这个 LOGO 受到广泛的批评,但它在公司的形象识别及各种广告宣传中都一直在使用。朗讯能够采用其它手段来克服这个 LOGO 在信息传达上的挑战,并将这个 “ 创新红圈 ” 赋予了本身的意义。当这个 LOGO 逐渐被接受后,它就成为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企业符号。最能够证明其成功的是紧随它其后,有很多 LOGO 都是模仿这种设计。在 2003 年,平面设计师比尔嘉德尼在其 LOGO 设计的年度报告中指出: “ 自然的圆圈 ” 潮流应该归功于朗讯的标记。翌年,嘉德尼预测另一种 “ 洞穴圆圈 ”( cave rings ) 的设计潮流将会紧跟朗讯标记风格而来临,有很多标记如 Chinadotcom 及 Cialis ,都借鉴了朗讯那种毛笔笔画来作为他们设计的元素。曾经的丑小鸭现在成了万人迷。
当一说起 LOGO设计 ,很多广告公司都会花言巧语地跟你说你的企业如何才能避免平凡,如何才能选择一个并世无双的标记,使其能真正代表公司的形象。但更多的时候企业的 LOGO 一般都是采用一些司空见惯的图形来表达,很少真正能突围而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种比力保守的策略反而使人人都感觉良好,他们关心的是这个标记看起来是否 “ 一切正常 ” ,而不是其它过于抽象的东西。对于朗讯 LOGO 当初所遭受的批评,我们现在很难责怪朗讯公司在选择时没有慎重行事。其实朗讯当初一意孤行地决定采用这种设计,并且在遇到批评时都不改变初衷,这种勇气是值得嘉奖的。我在这里只希望这个创新红圈能够永远延续下去。
2006年12月1日,由Alcatel(阿尔卡特)和Lucent(朗讯)合并成的新公司Alcatel•lucent(阿尔卡特朗讯)开始正式运营,并在这一天向全球公布了新公司的品牌标记,至此朗讯的红圈不再使用。
现在的阿朗阿尔卡特•朗讯logo
施乐之X | 换标
卡尔森的发明施乐公司的崛起凭借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静电复印技术(electrophotography),也被叫做施乐技术(xerography)。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名叫切斯特•卡尔森(Chester Carlson)。1947年,纽约州罗彻斯特一家生产相纸的公司购买了开发并销售卡尔逊发明的复印机的许可。哈罗依德公司后来获得了卡尔森这项发明的全部专利权。卡尔逊和哈罗依德公司都认为电子图像复制技术这个词过于晦涩难懂。于是他们接受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位古典语言教授的建议,将其改为静电复印术(xerography) ,这个词源于希腊词根干和书写。哈罗依德公司又创造出了另一个单词Xerox(施乐)作为新的复印机的商标。静电复印术(用于形容复印过程)和施乐(标识产品)这两个词在1948年同时推向了市场。
20世纪90年代,施乐卖掉了与主业无关的公司,专注于主营业务。1994年,公司采用了新的企业sloganThe Document Company Xerox。施乐还采用了像素化的X进行市场推广活动。这个标识表记标帜右上角的马赛克图案表示数码成像技术以及文件在纸张和电子世界的运动。XEROX、施乐、The Document Company和像素化的X标识表记标帜是施乐公司的注册商标。
2008年1月8日,施乐(Xerox)公司对外公布了其新标识(见图),并表示新标识意在向用户传递施乐作为新型办公技术和软件的领先者形象。这次推出新标识的目的是,让使全球用户切实感受到,施乐的各类软件、彩色打印机及其他相应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易用性都得到了大幅提高。施乐全球品牌市场营销和广告副总裁理查德•维根(Richard Wergan)表示,“目前人们对施乐的认知仍存在偏差。很多人仍然误以为施乐只是一家复印机制造商。我们不生产复印机。”施乐公布的新标识显示,虽然字母仍沿用了以前的红色,但这次全部使用了小写,而此前14年皆使用大写的红色字母。此外,新标识除红色小写字母外,右边还增加了一个红色球体,球体被两条银色条纹系住,而这两条条纹正是施乐起首字母“X”的形象。
现在的施乐logo
英特尔之e | 换标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35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并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世界。
英特尔彻底弃用了37年的旧标记“下沉的E”及Intel Inside,发布全新品牌标记和宣传语。全新品牌标记在Intel Inside标识和原有的使用了37年的英特尔“dropped-e”(下沉的e)标记进行修改。新标记中包罗了英特尔公司新的宣传标语:“Intel. Leap ahead(超越未来)。”
英特尔之所以换标,主要是因为公司的业务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处理器领域,英特尔希望借换标向外界表达英特尔不再是单一产品的提供商,向平台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色挨近,并进行了一系列包扩组织架构、产品线在内的调整。
现在的英特尔logo
贝尔之钟 | 分拆
ATT的前身是由电话发明人贝尔于1877年创建的美国贝尔电话公司。1895年,贝尔公司将其正在开发的美国全国范围的长途业务项目分割,建立了一家独立的公司称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1899年,ATT整合了美国贝尔的业务和资产,成为贝尔系统的母公司。该公司一直是美国长途电话技术的先行者。1984年,美国司法部依据《反托拉斯法》拆分ATT,分拆出一个继承了母公司名称的新ATT公司(专营长途电话业务)和七个本地电话公司(即“贝尔七兄弟”),美国电信业从此进入了竞争时代。1995年,又从公司中分离出了从事设备开发制造的朗讯科技和NCR,只保留了通信办事业务。2000年后,ATT又先后出售了无线通信,有线电视和宽带通信部门。2005年,原“小贝尔”之一的西南贝尔对ATT兼并,合并后的企业继承了ATT的名称。
2005年,新ATT启用了新的ATT标记。全新的环球图案增加了透明度,表现出新ATT清晰的愿景,而ATT的字体用小写字母,显示出更为亲切、平易近人的形象。新标识仍以蓝色为主,因为SBC和ATT的品牌均以蓝色为主色调。至此美国电信业贝尔彻底被送终了。在电信行业内,只有加拿大贝尔企业(BCE)一家维持贝尔品牌。
现在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logo
花旗银行之币 | 合并
花旗银行(Citibank)是花旗集团(Citigroup) 属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一间在全球近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1998年10月花旗银行的母公司及控股公司“花旗公司”(Citicorp)与“旅行家集团”(Travelers Group)合并组成花旗集团,此后花旗银行继续保持为花旗集团“红雨伞”旗下的强势品牌。按照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资料,2005年3月31日,花旗集团控股的12家美国花旗银行的国内存款总额为204,351,066千美元,资产总额为935,236,982千美元(逾九千亿美元);这些数字并不包罗花旗银行的海外机构。
之后元花旗收购旅行者保险集团,组成花旗集团,正式弃用著名的钱币标记,罢了一把小红伞统领旗下今日品牌。2007年2月,花旗集团(Citigroup)颁布发表去掉其标记里的红伞图案,并将标记文字缩短为“Citi”来整合各个业务部门。至此,花旗的所有业务都置于Citi这个品牌下。至于已使用上百年的红伞,被卖给先前用过这个标记的保险公司圣保罗旅行者(St Paul Travellers)公司。
现在的花旗银行logo
中国电信之网 | 分拆
2002年原中国电信划江而治,南北的拆分成北网通南电信,而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即将挂牌之时,从1995年开始投入使用、老百姓早已熟悉的中国电信“中”字标识将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电信“牛头”新标识。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北京抱负设计艺术公司就标识版权归属问题协商未果,致使中国电信此次借拆分重组之际,弃旧换新。
1995年,为树立“中国电信”作为国家公用电信网的整体形象,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委托北京抱负设计艺术公司设计完成了中国电信企业识别系统,并制作了《中国电信企业识别手册》。其中第一部分为中国电信企业标识,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由“中”字和“回纹”构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图案,颜色为淡蓝色。1995年该标识正式投入使用。
1997年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将“中”字图案在国家工商办理局进行了注册。1998年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将“中”字与中国电信字体组合在国家工商办理局进行了注册。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制作标识时,邮电电信总局未能就标识版权归属问题与抱负公司明确权责关系。
邮电电信总局自1999年初起,与抱负公司就版权归属问题进行多次磋商,希望抱负公司将版权转让给中国电信。在即将达成协议时,抱负公司又以标识实际设计者是邵柏林而非抱负公司为由,拒绝转让。邵柏林先生则声称其作品从不出售,中国电信可无偿使用,但拒绝出示书面文字说明。2000年5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后,就此问题再次与抱负公司协商未果。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如双方未明确版权归属,则该标识的版权归设计者所有,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版权所有者许可,使用该标均为侵权;设计者只对“中”字标识享有版权,对“中国电信”、“CHINATELECOM”及其组合不享有版权;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如在未取得版权的情况下继续使用CI标识,将会涉及侵权。
恰在此时,中国电信再次重组,南方21个电信公司重组成新中国电信,上市已提到议事日程。作为中国电信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信标识版权归属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成的时候了,不然,将有可能对上市和未来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决定,重新设计中国电信标识,仍然与“中国电信”、“CHINATELECOM”组合使用。
现在的中国电信logo
苹果电脑之果 | 换标
苹果公司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时尚、典雅的代名词。苹果电脑公司早期logo是一个很复杂的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读书的图案。牛顿徽标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创始人Jobs认为该徽标过于复杂,不易复制传播,于是,他指定Regis McKenna公关公司的艺术总监Rob Janov重新设计一个更好的logo。
Janov开始制作了一个苹果的黑白剪影,但是总感觉缺了些什么,“我想简化苹果的形状,并且在一侧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 byte(一个字节),对吧,以防苹果看起来象一个西红柿,”Janov解释到。然后,Javov增加了六条彩色的、水平色条,原始设计有黑色的细线分开不同的颜色条,可以减小印刷时的压印问题,但是Jobs没有同意这个建议。这样就完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苹果logo。
2003年,苹果进行了标识更换,将原有的彩色苹果换成了一个半透明的、泛着金属光泽的银灰色LOGO。新的标识显得更为立体、时尚和酷,更附和苹果旗下的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品itunes和iPod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审美和创新的感觉。
现在的苹果logo
柯达之盒 | 换标
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Template:Nyse,简称柯达)在影像业居世界领导地位,为属下各业务单位提供感光产品。在产品质量、价格和供应各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时又负起为全球7家柯达感光产品工厂供应元件的重任。目前,柯达产品行销全球150多个国家。
柯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在2006年1月6日美国拉斯韦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主题发言中首次向公众展示柯达的企业新标识(logo)。新标识将KODAK的公司名称从传统的“黄盒子”中取出,流线型的圆润外不雅与独特的字母设计使其更具时代感。新标别的推出表现了柯达向多元化品牌形象转变的最新发展。至此1970年沿用至今的黄色方框和“K”图形寿终正寝。
现在的柯达logo
联想之盘 | 换标
“联想”品牌最初来自于1984年联想创业时第一个产品———联想式汉字系统,Legend则是1988年香港联想开业时采用的英文名称,历经19年风雨,联想品牌已经从最早的产品名称发展到了今天价值200亿元的品牌。
2003年4月28日,联想舍弃本来的LOGO——状似5寸软盘的外方内圆图形,更换“Legend”为“levono”标记。
现在的联想logo
文字多源于网络
上一篇:快餐厅logo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几个网站父亲节Logo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