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go设计 东营职业学院logo含义是什么

东营职业学院logo含义是什么

2021.12.24
浏览:3195

东营职业学院logo有什么含义?东营职业学院位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路569号,成立于2001年,属于综合类大学,目前学员人数有1万~2万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东营职业学院以及logo的设计理念和寓意。

东营职业学院logo含义是什么

1.东营职业学院logo含义

东营职业学院logo结合了学校的特点,中英文名称,还体现了“尊道贵德,敬业立人”校训中的精神,LOGO代表着学校的发展历程,育人标准。

2.东营职业学院介绍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

一、学院概况

东营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占地面积30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已建成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20万元,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员5000余人;学院设有文法、经济、教育、艺体、计算机、工业工程、农业工程等七个系,一个中专部和一个农科所,在职教职工810人;学院建有机械、电子、电工、数控机床加工、金工、生化、会计模拟室、平面设计、制图室、语音室、多媒体等专用实验室120余个,校内外实训基地140余个;2730多台高性能微机组成的校园局域网通过宽带与因特网联网;图书馆藏书58万册,订有各类报刊1000多种,设有功能完备的电子阅览室;学院文体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位居全省职业学院系统前列。在山东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东营职业学院达到优秀等级。在2005年全省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东营职业学院被评为优秀等级,在全省17所优秀院校中名列第三;2006年底,东营职业学院以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2008年,学院获得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一等奖,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

二、区域优势

学院所在的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基地。东营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二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人均储蓄、人均消费水平在山东省名列前茅。近年来,中国政府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东营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山东省人民政府又批准东营市为山东省加工制造业基地,“黄河三角洲开发”已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特别是今年以来,东营市作为我国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逐步进入了国家战略规划层面,这都为黄河三角洲的建设与发展描绘出美好的前景。当前,东营市的建设硕果累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接踵而至。东营市作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实施了“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引来了包括世界五百强在内的诸多著名企业投资。2008年,东营市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每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达98%以上。黄河三角洲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异军突起,工业、农业、服务业亟需大量高等技能型人才,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东营职业学院是培养大众型、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学院。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院的办学思路是: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以规模求效益,以特色树形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四、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充实、调整、提高、完善”和“外部引进与自主培养”并重的师资建设工作方针,坚持“事业吸引人、感情凝聚人、待遇留住人、制度管理人”的人本主义原则,全面实施“稳定、培养、引进、借智”为主要内容的“269人才工程”,制定了科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最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以最宽松的政策鼓励教师深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学院的810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668人,专业教师501人,“双师型”教师355人,双师教师比例71%以上;其中博士13人,占教师人数的1.95%,硕士303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47.31%;正高级职称2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01人,学院还设立了特聘岗位,聘请了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巴萨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世界知名环保专家、博士生导师逯高清、马青博士,中国农科院博士生导师翁跃进教授等为客座教授,从省内外生产科研一线聘请了120多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逐步建立起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成为创建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的坚强柱石。

五、实验实训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学院逐年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和完善了数控加工车间、单片机实验室、会计模拟室、平面设计、制图室、语音室、仿真实验室、专业多媒体教室、网络实验室等120多个专业实验室和12个校内实习基地,装备了5000多万元教学仪器设备,基础实验开出率98%以上,专业实验开出率95%以上,基本满足了各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此外,学院还建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130余处,形成了校内外人才培养结构合理的技能训练平台,设立了32个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站,6个专业的行业资格证书认证点,2003—2005年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证书考取率95%以上,2006年以来达到100%。学院与13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协议书,把实习项目放到工厂的车间、施工的工地,增强了实践的时效性,实现了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7个、省级一等奖18个、有多名同学在校期间被授予“东营市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学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已建成四个独立的文化创意工作室,注册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孵化网,为大学生独立创业开拓出一片广阔平台。

六、教学管理与改革

强化教学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尽快形成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的基础,学院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首先,建立了规范的教学运行和监控机制,健全和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制度完善,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管理有法可依;建立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建立起严密、规范的考试工作制度,推行教考分离,实行重修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现场教学和岗位能力培养,实行“123”培养模式:1条主线---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2个转变---从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转变,3个对口---基础知识与后续的专业知识对口,专业知识与生产应用对口,实践技能与职业岗位对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以信息化带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逐步实现所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教学网站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积极倡导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四、在学籍管理上,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教学管理数字化为基础,以学分制建设为切入点,优化质量标准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积极探索适合弹性学制的灵活管理模式,实行主辅修制、重修制、跨专业选课制,逐步加大选修课的比例,积极推行学分制,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条件。

七、产学研结合及交流合作

学院始终坚持“科研先导、质量立校”的方针,以科研促提高,以科研促发展,成果显著。截止2008年底,学院共承担了国家“863”项目3项、农业部“948”项目1项、市级以上课题156项,院级课题38项,95项已通过验收,很多项目特别是盐生植物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各类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960篇,其中被SCI、EI索引27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90篇;公开出版论著(教材)180部。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社科成果奖等奖励79项,其中省级奖励14项,市级奖励65项。获国家专利9项。特别是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和协作关系。利用人力资源优势,面向东营经济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组建了百名农业专家咨询系统;盐生植物园接受省内外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朋友技术咨询万余人次。八、专业建设

东营职业学院现建成46个专业,涵盖12个专业大类,26个专业类。学院的《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四门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本身建成二十门精品课程;学院的应用化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成省级示范性专业,其中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成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工技术教学团队成为省级教学团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7个专业建成院级重点专业。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重点发展工、管、农、经等专业,适度发展文、法、教育等专业,努力促进专业交叉与文理渗透,通过调整与改造,培育与扶持等方式,逐步实现“5818”专业建设目标,即5个国家级示范性专业,8个省级示范性专业,18个院级重点专业,建立起工、管、农、经、文、法、教育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群,专业建设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达到先进水平。为此,学院设有社会知名人士与企业家参与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委员会,力求每一个专业的设置都贴近明天的就业市场。学院还不断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与德国恩德能源有限公司、科英集团、蓝海股份有限公司等50多家企业达成人才培养协议,大力推行“订单式”教育。

八、学生工作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学生工作的文件,为学生工作构筑起多方平台。首先,加强了高职学生管理理论研究,提高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形成了《高职学生工作研究》、《学习进步成才》、《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学生工作理论成果,《高职学生工作研究》、《高职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都获得山东省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果一等奖。其次,采取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沟通全员育人渠道,建立起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信息畅通、规范有序的学生工作机制,形成了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浓厚氛围。第三,学院通过“两课”教学、业余党校、家长委员会、校外法制教育基地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构筑牢固的教育平台,积极抢占大学生思想教育阵地,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形成了全过程育人的完整链条。第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院成立了大学生记者团、摄影协会、文学社、法律协会等20多个社团组织,开展了“星级社团”“文明社团”创建活动。一年一度的“飞扬的青春”艺术节、“春之声”英语节、“秋韵节”、宿舍文化节、校园吉尼斯等活动,为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五,构筑绿色通道,健全救助体系。学院为贫困学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救助,计发放奖助学金1400余万元,为3000余学生减免学费500万元,安排勤工助学岗位2000余个,发放勤工补助200余万元,争取社会资金20万元,确保无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原因而辍学;确保了学院毕业生思想稳定和就业心理健康,近年来新生报到率高达96%以上,总体就业率达98%以上。

九、远景规划

“十一五”期间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工作思路是:完成“一四八四一”工程,即明确一个定位,实施四大战略、加强八项建设、深化四项改革、实现一个总体目标。

一个定位:立足东营,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探索符合国情的高职办学新路,把学院办成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示范性职业院校。

四大战略:特色立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创新兴校战略;专业带动战略。

八项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名师带动工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加强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能力建设工程;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环境建设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工程;加强制度与机制建设——管理创新工程;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工程。

四项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

总体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学院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明显增强,成为黄河三角洲培养高层次职业人才、解决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之一,成为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声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且本文信息仅用于网络分享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展开

立即获取报价
需求服务:
可选类型:
需求描述:
* 您的信息:
立即咨询
取消
立即获取报价
*需求服务
需求描述:
* 您的信息:
立即咨询
取消
需求更改
可选类型:
确认修改
取消
联系我们
400-688-1314
免责声明: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权利人发现被侵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处理。投诉反馈 2013~2023 艺点创意服务商城 津ICP备17001800号-2   津公网安备12011102001606 网站地图
电话咨询
- 全国服务热线 -
400-688-1314
在线客服
需求发布
TOP
填写您的需求
*需求服务:
需求描述:
* 您的信息:
立即咨询
取消

电脑版请使用CTRL+D收藏到浏览器

提交成功
品牌顾问将在3分钟内与您联系,请注意接听!
继续预览
投诉意见反馈
修改信息纠错
申请信息删除
投诉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网站系统对所填写内容采用加密传输,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提交